欢迎访问风土情网 云导航:风土云标签

藏族人生男育女的传统习俗

负责编辑:风土情 来源平台:网络搜集 归档日期:2016-01-15 阅读次数: 字体:
藏族人生男育女的传统习俗_传统习俗【风土情网】

  藏族的自然生育观与汉族的“多子多福”生育观是完全不同的,然而其结果大同小异。虽然主观上不一定愿意多生,但由于对怀孕与生育采取了不加控制、顺其自然的态度,故藏族妇女的多胎生育较为普遍。
 
  藏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独特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了一套与其他民族风俗不同的生育习俗。
 
  过去因宗教思想的影响,使妇女分娩时得不到合理的照顾和起码的卫生条件。更为严重的是宗教和世俗中一些歧视妇女或对生育有偏见的思想又误导人们不重视、甚至蔑视产妇的分娩,常常连最基本的安全与卫生条件也得不到保障。受了生孩子是“污秽”的陈见影响,牧区妇女不能在帐篷里生小孩。农区有些地方妇女分娩也只能在牛棚、羊圈之中。由于疾病及接生和养育方法的不适当,更由于没有受过科学训练的助产士,卫生条件又很差,导致初生婴儿死于抽风者(破伤风)占十之三四;生下来以后,不饲以母奶,反先给以糌粑汤,谓这样可以给婴儿开胃,结果婴儿的胃不但没有开,倒先得了消化不良症;有的生下来几小时,有的过了2~3天就给婴儿满身涂上酥油,放在太阳底下晒,谓这样婴儿长大后就不怕太阳了,结果晒坏的或得了肺炎的也很多。这样出生率虽很高,但能长大的则极少。
 
  另外,藏族的怀孕妇女,以前大多得不到产前充足的营养与体息,使孕产妇的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按优生学要求,孕妇要有足够的营养维持自身健康,供给乳房、子宫和胎盘的需要,给胎儿提供优良的发育环境,并为分娩和授乳作准备。
 
  酉藏和平解放以后,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法律的保障,家庭和妇女本身也摆脱了旧思想的桎桔,孕妇自愿到医院、卫生所生小孩,产前产后也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保养。
 
  藏族自古就有“男尊妇卑之礼”的规矩,小孩一旦生了下来,男孩便得到优于女孩的待遇。小孩生下来的第三天(女孩是第四天),亲朋好友就要前来祝贺。这种活动叫做“旁色”(“旁”是“污浊”的意思,“色”是“清除”),也就是清除晦气的活动。城里人带的礼物是青稞酒、酥油茶和给小孩的衣服、帽子等。客人一进屋,先给生母和襁褓中的婴儿献哈达,给生母敬酒、倒茶;然后端详初生婴儿,对孩子的出生说一些吉利、祝福的话。
 
  在农村,亲友除带上酒、茶以外,还要带上满满一“唐古”(羊皮小口袋)糌粑及一块新鲜的酥油。这是进门的贺礼。农村人用古老的习俗来祝贺孩子健康成长,客人向生母敬酒、倒茶以后,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一点糌粑,放在初生儿的额头上,表示祝福孩子吉利向上。接着,再说一些吉祥如意的话,大大夸奖婴儿的福运和五官,有些富户还为前来给婴儿除秽的亲友举行汤饼宴。
 
  藏族认为,小孩出了娘胎,带来诸多污浊和晦气,举行这个仪式,是为孩子清除污秽,预祝健康成长。据藏族老一辈说,“旁色”仪式是从古老的“本教”时期留下来的。只要我们到稍稍偏僻一些的乡村,便可以见到在“旁色”这天早上,人们在生了小孩的人家门口,堆上一堆小石子。要是生的是男孩,便堆上白垩小石子;要是生的是女孩,什么石子都可以,并在石堆旁燃烧松柏香枝。前来祝贺的人们,走到门口,首先在石堆和香堆上撒上糌粑面,然后再进入主人家门。这种做法,就是本教敬神的一种方法,说明“旁色”仪式是从吐蕃时期流传下来的。
 
  孩子满月之后,便要选择黄道吉日,举行出门仪式。这一天,母子(女)俩都换上新服装,由亲人陪着(陪同的人也穿新衣裳)出门,第一件事是到寺庙朝佛(拉萨人到大昭寺),目的是祈求菩萨保佑新生儿长寿,在世上少受灾难。朝完佛,再转到亲朋好友家去串门,一般是选择有福气的人家,如家中三世同堂、福星高照之类,意思是预示孩子将来也能建成这样好的家庭。孩子第一次出门,人们往往在婴儿鼻尖上擦一点锅下的烟灰,意思是使婴儿出门时不被魔鬼发觉。
 
  藏族人给孩子取名是件郑重的事,一般请活佛或村里有威望的长者进行,也有的是由父母起名。取名者根据家人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决定婴儿的名字,总是起一些表示吉祥的名字。过去平民百姓向活佛或喇嘛求取名字时,没有什么特殊仪式,只需向活佛或高僧敬献一条哈达、几两藏银,说明婴儿性别。贵族等上层则常常将婴儿抱去向活佛献发,活佛剪去婴儿一小撮顶发以此象征剃度,然后取一吉祥的名字。如孩子长大后出家(或在家)为僧,仍需经堪布、翁则或活佛等高僧重新剃度取法名。
 
  活佛、堪布等在给孩子取名时,常把自己名字中的两个字加在婴儿名字中,如:活佛名叫“阿旺赤列”,他就给人取“阿旺顿珠”、“阿旺卓玛”或“赤列朗杰”、“赤列曲珍”等名。但也有不含自己名字的成份而随便取名的。
 
  在西藏城镇和农村,请活佛和喇嘛取名较为普遍,因此,城镇和农村的人名比起牧区人名,宗教色彩更为明显,也是藏族民族风俗独特的一种传统习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