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风土情网 云导航:风土云标签

福建婚嫁女的传统习俗

负责编辑:风土情 来源平台:网络搜集 归档日期:2015-05-18 阅读次数: 字体:
福建婚嫁女的传统习俗_风土习惯【风土情】
  建瓯人新娘子出嫁当天,农村多有“哭嫁”习俗。边哭边诉边骂,从在堂的大骂到小,说是“越哭得凶骂得狠越好”,表示“嫁出的女,泼出的水”,从此是两家人。哭后,在厅堂对镜梳妆。妆毕,新娘跑在草席上行“拜镜礼”。新娘要换上新鞋子,表示不带走娘家的“风水”。鸣炮出阁,鼓乐喧天。新娘到了男家,鸣放鞭炮,吹打鼓乐。新娘进门前送给接亲男童一串捻开的龙眼干,表示“圆满幸福”、“百子千孙”。新郎新娘由伴郎唱引入厅,双双“拜堂”、喝“交杯酒。新人入洞房地,在床上撒掷钱钞、彩果,谓之“撒帐”。选择男方拉尿冲新马桶,名谓“试桶”,表示早生男孩。东峰等地,新娘入洞房要由两人在房内地上放置两条麻袋,新娘踏袋而入。走完前一袋,拾起往前接转,直至床沿,兆为“接代”。 婚宴,建瓯人称“正酒”,隆重而铺张。宾客入席,鸣炮奏乐上菜,席间鼓乐不断,主人轮巡各桌频频敬酒。 次日,新娘下厨,每件炊具摸一摸、试一试。第三日(现在是第二天),“回门”“谢婚”,岳家设午宴请新郎“吃回门酒”。结婚满月(现在多在三、五天内),设专宴请内弟,称“请舅”。酒菜丰盛,礼俗不甚拘谨,舅仔常被逗笑、灌醉。
  
  婴儿出生第三天,要为小孩做“三朝”。这天,给婴儿第一次“沐浴”;用圆蛋和熟粉干、红酒向岳家报喜;用锡酒瓶装肉酒粉向亲友报喜。岳家回送粉干数十斤、红酒数十斤乃至上百斤、鸡十几只乃至几十只,所谓“生长头、吃后头”。亲友接到报喜的,也要送鸡送蛋。 婴儿出生满月(特别是生男孩)多有大操大办的习俗,称“做满月”。外婆家要送布料、鞋袜、童裳、小棉衣、小风衣及面条、包子、蛋糕、红枣、公鸡、膀蹄等,亲友送小礼物和贺现金,主人办酒席宴请亲友。 婴儿出生一周年,叫“做日卒 ”。庭院张灯结彩,点香燃烛,鸣炮欢庆,办酒席请亲友。亲友送儿童衣料、成衣、鞋袜及包子、面条或现金贺礼。婚后头胎孩子“做满月”或周岁“做日卒 ”时,男方备办丰盛酒席“请会亲”,表示双方主要亲戚初次会面,以后常来常往。“请会亲”礼仪严肃,“客气”无比,所谓“新亲难请”,三邀请、四躲闪,按座入席,三声请、三举杯、一举筷,才稍进一点酒菜。
  
  女儿出嫁的第一年的春节,男家向岳家送膀蹄、公鸡、鱼、年糕等礼品,俗称“送四色”。岳家向男方送过年“果仔”,另加红桔、荸荠、红枣、冰糖、瓜子和花生,寓意“早生贵子”,俗称“送头年”。
  
  在端午节,建瓯人娶女儿的人家,男家要先向岳家送膀蹄、活鱼、目鱼、红酒;然后岳家须向男家送粽子、裤料、蕉扇(配制香袋作扇坠)。因建瓯话“蕉”与“招”同音,“裤”与“富”谐音,表达了人们“招子接代”、“富贵吉祥”的美好祝愿。
  
  婚嫁后的女人,在出嫁的头一个七月半要回娘家为已故的父母双亲烧头年纸。女儿烧头年纸,要备较丰盛的烧纸冥,下午祭奠过祖先后,晚上烹煮招待亲戚,还要装一担贡箱烧给过亡的父母。
  
  结婚夫妇,在结婚的头一年,女方的娘家须向女方的婆家送“灯”。送“灯”时,把“灯”点亮,提“灯”人必须走在前面,后面跟随有三、四个人手拎红色礼盒,内盛红枣、花生、榛子、龙眼、核桃五种生果,叫“五子果”,还有月饼、柚子等各色礼品,一路招摇过市。直到送到新嫁女的婆家家门口,这时男方要在门口燃放鞭炮迎接,并备好点心和酒菜招待送灯诸人。然后收下灯俱及礼品,将“灯”高挂房中,回赠以月饼、鲜果等。这叫“送子添丁”、“五子登科”的美好愿望。
  
  每逢冬至日这一天,出嫁女一般不能在亲戚家过夜,如果非要留宿,就得连续住下,直到过年后再能回家。
  
  一年中如逢闰月,父母或兄弟在闰月内要办简单的酒菜,请已出嫁女儿或姐妹回娘家“吃闰月饭”。女儿向娘家送鱼和鞋子等礼物,祝愿“清吉”;娘家回送蕉扇、雨伞和裤料,表示“招子富贵”。
  
  福建人有“男不拜月,女不拜灶”习俗。意思是说,“拜月”是女人要做的事,祭拜“灶王爷”是男人的本份。即是:中秋之节,只有女人才可以拜月。“拜月”各处地方各处例。在政和,中秋夜女子陈设香案置月饼、瓜果之类,未嫁者多就案前拜之,称“拜月”;漳州、上杭等地在中秋之夜“请月姑”,请月姑时,将一小筐放在盘中,据说月神降临,筐便会自动上升,并有剥啄声,女子便计其数以卜灾祥;在建宁,中秋夜有的妇女对月问吉凶,俗称“请木杓神”;泰宁、永定一带,妇女不但“请月姑”,而且还“等月华”或称“待月华”,民间传说中秋夜嫦娥倍思人间,便把月宫中的一些宝贝撒下,谁能拾到,就能得到幸福,这一习俗在福州地区、莆田、仙游一带也有;厦门、金门一带,妇女拈香于墙壁间,听人语,以占休咎(吉凶),俗称“听香”;在莆田,出嫁的女子在中秋夜应具饮食馈送父母,称为“佐秋”。

    标签: 风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