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风土情网 云导航:风土云标签

放下你的身份 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负责编辑:风土情 来源平台:网络搜集 归档日期:2015-06-25 阅读次数: 字体:
放下你的身份,做自己应该做的事_人情世故【风土情网】
 
    低调的人能够放下自己高贵的“身架”,他们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能吸收各种新鲜的事物,丰富自己的头脑和智慧,这是他们最重要的本钱。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人,他们因为身处高位便洋洋得意,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他们自以为能力很强,做事也比别人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他们越是这样摆“身架”,挖空心思地想得到别人的崇拜,就越不能达到目的。即便是国王,他之所以受到尊重,也应该是由于他本人的美德,而不是因为国王那些堂而皇之的排场及其他因素。一个真正的低调者绝不会秉承贵族阶层的恶习,他们会主动放下“身架”与社会的各个阶层交往,获得民间的各种情况,加深自己对整个社会的认识,获得人们的普遍尊重和爱戴。
 
    康熙皇帝即位后,为感化汉族知识分子,便颁诏天下,鼓励有才学的明朝知识分子、遗老遗少到朝廷当官。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素来讲气节,因而没几个人愿意应召。
 
    陕西总督推荐关中着名的学者李喁,可是,这个李喁却以有病为由,不肯入京做官。但康熙并不介意,还对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派官员们不断地看望他,吩咐等他病好后再请入京。
 
    官员们天天来探视,可是李喁卧在床上,十分顽固。于是,这些官员就让人把李喁从家里一直抬到西安,督抚大人亲自到床前劝他进京。可李喁竟以绝食相威李喁从家里一直抬到西安,督抚大人亲自到床前劝他进京。可李喁竟以绝食相威胁,还趁人不注意要用佩刀自杀。官员们没办法,只好把这些事情上报康熙。康熙再一次吩咐官员们不要再强人所难。
 
    有一天,康熙西巡西安,让督抚大人转达了自己的意思,说李喁是当代大儒,想要亲自前去拜访他。可李喁却仍声称有病无法接驾。康熙没有因此大发雷霆,反而和颜悦色地表示没有关系。
 
    其实,李喁内心早已臣服于康熙了,只是被虚名所累,还有就是以前的姿态摆得太高,一时没办法下来。于是,李喁就让儿子带上自己写的几本书去见康熙,向康熙表明态度:他是大明臣民,不能跪拜康熙;而他儿子是大清臣民,可以跪拜康熙,为康熙效力,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脸面,又回应了康熙给他的面子。
 
    康熙召见了李喁的儿子,得知李喁确实有病,也就没有勉强,只是对李喁的儿子说:“你的父亲读书守志可谓完节,朕有亲题‘志操高洁’匾额并手书诗帖以表彰你父亲的志节。”并告诉地方官对李喁关照有加。
 
    康熙的这个举动,深深地打动了读书人的心,那些表明誓死不降清的人,早就没有当初的那么顽固了,而那些本已臣服的人,更是乐意为大清朝廷效力。为求得贤才,康熙放下“身架”,给足了别人面子,实际上却抬高了自己的“身价”,为自己捞足了面子。
 
    下面,再为大家讲一个故事。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了架,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
 
    丈夫在里边问:“谁?”
 
    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
 
    没想到丈夫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
 
    里边又问:“谁?”
 
    “维多利亚。”女王回答。
 
    丈夫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只得再次敲门。
 
    里边再问:“谁?”
 
    女王这次学聪明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自己与其他人的区别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依靠抬高“身架”并不能提升“身价”,因为人们只喜欢与自己平等的人。所以,身居高位者愈是能够放下身份,愈是能增加在别人心中的分量。
 
    战国时期,有着名的“战国四公子”,其中,魏国的信陵君最为着名。信陵君叫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信陵君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致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信陵君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魏国有个叫侯嬴的人,他是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已经是七十多岁了,家境很贫寒。信陵君听说这个人是个高明的隐士,就派人去拜见,并想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我不能因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信陵君的财礼。”
 
    信陵君于是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大家来齐坐定之后,信陵君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子上的左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先生。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信陵君空出的尊贵座位,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信陵君的态度。可是,信陵君手握马缰绳,更加恭敬。
 
    于是,侯先生又对信陵君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望委屈一下车马,载我去拜访他。”信陵君立即驾车前往进入街市,侯先生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眯缝着眼看信陵君,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时暗暗地观察信陵君。但信陵君的脸色更加和悦。
 
    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将军、宰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贵宾坐满堂上,正等着信陵君举杯开宴。街市上的人都看到信陵君手握缰绳替侯先生驾车,信陵君的随从人员都暗自责骂侯先生。侯先生看到信陵君脸色始终不变,才告别朋友上了车。
 
    到家后,信陵君领着侯先生坐到上位上,并向全体宾客介绍了侯先生,满堂宾客无不惊异。大家酒兴正浓时,信陵君站起来,走到侯先生面前举杯为他祝福。侯先生趁机对信陵君说:“今天,我侯嬴为难您也够劲了,我只是个城东门抱门插关的人,可是您却亲自在大庭广众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而今天您竟然特意陪我拜访他。可我,也想成就您的名声,所以故意让您的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访朋友来观察公子,结果您更加谦恭。街市上的人都以为我是小人,而认为您是个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在这次宴会散了后,侯先生便成了信陵君的贵客。
 
    富贵者、当权者本来因为自己高贵的“身架”就容易骄傲,看不起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但是,信陵君作为皇族,却能放下“身架”,礼贤下士、虚心受教,获得当时贤士们的普遍尊重和爱戴,从而名扬天下、无人不知。这是信陵君低调处世的大成功。
 
    托尔斯泰说:“真正身份高贵的人的谈吐总是平易近人,这种单纯既掩饰了他们对某些事物的无知,也表现了他们良好的风度和宽容。”如果你想在社会上真正地走出一条路来,活出从容快乐的人生,那么,你就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其实,“身架”只是一个人身份、权利的象征,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走自己应该走的路,这样,才能吸收各种各样的资讯,才能抓到更多的机会,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