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风土情网 云导航:风土云标签

懂得人情世故,人生才过得安然自在!

负责编辑:风土情 来源平台:网络搜集 归档日期:2019-12-09 阅读次数: 字体:

懂得人情世故,人生才过得安然自在_风土人情-【风土情网】

人跟人的关系有近有远,所以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处理、说话的方式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人情世故。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鬼谷子关于人际关系的表达技巧。

一、酒场上的人情世故

懂得人情世故,人生才过得安然自在_风土人情-【风土情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酒文化那么重要?有人把酒场比作战场,出现了很多“拎壶冲”的壮士,每次应酬喝酒时慷慨赴义,不醉不归。

有人理解这是热情。

酒场上跟陌生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真的只是热情吗?既然是热情,酒场又怎么会成为战场呢?为何又要慷慨赴义呢?恐怕另有目的。

喝酒的目的是为了搞关系!很多公关公司招聘前提是要能喝酒,会喝酒。酒文化已经成了公关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为什么要用喝酒来搞关系呢?有人会说了从古至今都是这样,你看古人爽朗,豪放,动辄就三斤,五斤,如此方能显出英雄气概。

有人考证过,古人喝的大多是黄酒或低度酒,烧酒传入中原是从元明时代才开始的,李时珍“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是蒙古人为首的外族人的传统。古人说的酩酊大醉,就是说的文雅些其实就是微醺,类似喝了几瓶啤酒的感觉。

所以古人才会论斤喝,相比之下,现代的烧酒,或许古人也会望而却步。即便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亲有疏,所以不管古人还是今人喝酒,主要还是为了搞关系,增进感情,所以中国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也因此才有了:“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会喝一两的喝二两, 这样朋友够豪爽! ” 这样的顺口溜。

其实关系好的人喝酒是为了增添情趣,点到为止,只有陌生人之间才会“拎壶冲”。归根结底还是关系深浅的问题,酒文化已经成了酒场潜规则,大家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况且喝酒应酬的确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人们习惯用喝酒来增加个人感情。

二、钱财人情世故

懂得人情世故,人生才过得安然自在_风土人情-【风土情网】

说起喝酒就不得不说《水浒传》里的英雄们,其中最洒脱的又数鲁提辖,当年鲁智深为救金翠莲,身上钱不够,于是他伸手向一起喝酒的两人借钱。这世上跟朋友割袍断义的方法有很多,但最彻底就是借钱,鲁提辖身上没钱,但是行侠仗义必须要有钱,没钱咋办?可以借!

说到借钱是考验友情最直接的方法了。

于是他把目光盯向了一同喝酒的两人,一个是与他意气相投的九纹龙史进,另一个是刚认识的李忠。

鲁达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如何?”结果一摸口袋“我擦,钱不够”。

鲁提辖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史进的确是个义薄云天,肝胆相照的英雄,鲁智深开头借钱,二话没说,掏了十两银子。

这就叫关系到位了,只要兜里有,仗义相助是应该的。但是鲁智深却跟史进说见外了,说:“洒家明日便送还你。”这就让史进不快了,是他说道:“直甚么,要哥哥还。”意思是说,客气什么,还要你还?潜台词是看不起小弟我吗?

幸亏二人有些交情,也相互了解,否则恐怕又要闹些不快。

借到了钱,鲁智深还是觉得不够,于是瞄向了刚认识的李忠,鲁提辖说:“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听到这话心里几乎是崩溃的,你我刚认识就一顿酒的交情,还好意思借钱?

很显然鲁提辖根本就没考虑对方的情况了,刚认识就开口提借钱,会不会不妥?

李忠的确很尴尬,也很为难,但碍于情面还是“摸出二两来银子”。谁知鲁智深嫌少,顺便还恶心了一下李忠“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随即把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书里没写李忠的表现,如果照常理而言,李忠能给已经很够意思了,刚认识,几杯酒的交情而已,甚至还称不上朋友。结果鲁智深不仅讽刺,还顺带恶心了李忠一把,把钱“丢”还给了李忠。估计李忠当时心里有一百万头草泥马奔腾呼啸而过,就想跟他开打,就怕,

打,不,过,他!

所以三人再吃了两角酒就散了,有人考证过,两角酒差不多就是现在的一箱啤酒,而且还是三个莽汉喝,这么看来这顿酒三人心里喝的都不开心。

史进在想,我敬你是好汉,认你做哥哥,你却跟我如此客气。

李忠在想,你我刚认识就开口就借钱,甚至百般刁难,欺人太甚。

鲁达在想,小史这小伙还不错,老李不够肝胆。

诸位试想如果换做你我,酒能喝开心吗?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三、官场里的人情世故

懂得人情世故,人生才过得安然自在_风土人情-【风土情网】

《水浒》虽然是小说,但并不代表英雄们没有七情六欲,不打小算盘。如果你说这么不足信的话,那么戊戌变法时期,谭嗣同去游说袁世凯就更值得推敲了。

变法末期,老佛爷跟小皇帝闹的不开心,维新派的谭嗣同直接拜访袁世凯住的法华寺,试图说服袁世凯出兵勤王,帮助变法。

《戊戌日记》记载:袁世凯假装支持维新变法,私下里却在巴结荣禄,想回调天津,有一天晚上,听到“新贵近臣,突如夜访”,立即迎接,来人正是谭嗣同。

谭嗣同直截了当的说:“你被皇上破格提拔,必须要知恩图报,现在皇帝有难,只有你能解救。”又说“荣禄建议废掉皇帝,你知道吗?”谭嗣同要袁世凯勤王,带兵杀荣禄,除掉保守派。

袁世凯看他“声色俱厉,腰间衣襟高起,似有凶器”,就说“你把袁某当什么人?我深受皇恩,哪能丧心病狂,耽误大局,如果能报效皇上,必当以死相报”。

谭嗣同大喜过望的走了,结果我们都知道的,袁世凯随即便向荣禄告密,最终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杀。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袁世凯答应谭嗣同勤王是因为担心谭嗣同行凶,再者说明二人关系根本不熟。

相信一个不该相信的人,结果可想而知。

四、人情世故的见解

懂得人情世故,人生才过得安然自在_风土人情-【风土情网】

该点题了,这也正是鬼谷子说的“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

世上人与人的关系有远有近,有人貌合神离,口合心不合,有人莫逆之交,藕断丝连。

譬如鲁达和史进就属于莫逆之交,但是说了见外的话,反而引起不快。而鲁达与李忠本就不熟,却说了密切的话,反而引起不快,适得其反。

当谭嗣同试图说服袁世凯时,他没有考虑到二人貌合神离的关系,鲁莽行事,岂不正是把情报透露给了豺狼虎豹?

所以我们生活工作中,对待朋友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认真权衡双方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把关系搞好,话说的妥帖,让人舒服,既不会见内,也不会见外,恰到好处。

红顶商人胡雪岩深谙人情世故,关于他,至少有一条现在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前半夜想想别人,后半夜想想自己”,前半夜想想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明白感情关系。后半夜再想想自己,检讨自省自己,这样我们就能把人情世故上升为一种理性。

 

如果搞不清关系状况,切勿张口说话!

    标签: